10月6日,“吾心自有光明月——海峡两岸共团圆·中华文化同传承”——贵阳孔学堂2025(乙巳)年中秋活动正式启幕,以一场融传统雅韵与当代体验于一体的文化盛宴,迎八方来客,寄团圆情思。
展开剩余83%当天上午,礼仪广场正中心的文艺展演在悠扬的乐声中拉开帷幕。《最美的太阳》《真心英雄》《太阳》《失恋阵线联盟》等曲目掀起阵阵音浪;《国家》《美丽中国》《山歌好比春江水》《但愿人长久》等声乐作品,以婉转旋律唱响深沉的家国情怀;《唤鱼清歌》的曼妙舞姿、《礼韵中秋,月满人间》的深情朗诵,以及《我和我的祖国》《高山流水》《雪山春晓》的古筝合奏,共同织就一台艺术形式丰富、情感真挚的中秋雅集。互动环节中,猜灯谜活动引来观众阵阵欢呼。正常演出以歌舞为舟、以诗乐为桨,不仅传递出团圆之喜,更凝聚着深沉的家国情怀。
舞台两侧,七大非遗手作区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体验。“相思缠月”区,市民游客可以体验非遗缠花技艺,亲手制作蕴含金桂秋意与团圆心愿的缠花发饰。“玉兔暖圆”区,市民游客可以亲手制作并点亮象征团圆与归途的温暖兔儿灯。“桂香纳秋”区,游客把药材添加至香囊,一缕缕芳香中承载了满满的秋意与祝福。来自贵州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李祥秀在“彩绘家国”区细细描摹安顺地戏面具。她分享道:“傩文化是贵州本地的文化瑰宝。画面具的过程是一种享受,让我的心很静。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寓意着阖家团圆,孔学堂中秋活动通过不同的形式弘扬传统文化,我觉得非常好。”最受欢迎的当属“凝香制饼”区,市民游客可在此亲手制作冰皮月饼,豆沙、板栗、绿豆、香芋4种口味馅料任选,大小朋友齐动手,把馅料包进冰皮里,再以模具压取祥纹,就能得到一份甜蜜与圆满。工作人员表示:“大家喜爱做月饼,不仅因过程有趣,更因在中秋节当天亲手制作,格外有意义。”
依托建筑群,孔学堂还设置了七大文化打卡点,游客们沿着精心设计的路线可以漫步游园,完成指定任务即可获得“大明宝钞”。在孔子像台阶处,大家可以和一个巨大的“月亮”气球合影;六艺学宫内,悬挂着融合诗词与本土文化的中秋灯谜,如“东南西北皆欲往,打一歌名”“齐唱,打一成语”等,引人驻足思索;明伦堂设有诗韵品茶,市民游客可在这里品茶香,体验文人雅趣;乡贤祠设有全家福拍摄区,市民游客可以定格阖家团聚的动人时刻,以影像承载团圆之意;奎文阁设有奎文钓月趣味游戏,寓意金榜题名。
活动还创新设计“大明宝钞”集章兑换机制,游客通过完成各项任务收集宝钞,集满100两即可兑换中秋月饼一枚。整个游园过程如同穿越时空,趣味性与文化获得感十足。
以月为媒、以节为桥,此次中秋活动中,贵阳孔学堂还发挥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邀请了十余名在贵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台湾同胞一起穿梭于活动中,体验中秋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刚亲手制作了香囊的台胞陈高聪表示:“这才是我们自己的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浪漫节日,这样的传统节日我们更需要把它继续延续下去。”常年来贵阳避暑的台胞欧阳芳刚刚做好一个冰皮月饼,她感到惊喜万分:“参加这个活动我感觉到很兴奋,这是我第1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刚才在做月饼的时候都要看一看学一下,做好月饼以后我也很自豪。”欧阳芳不仅表达了自豪之情,还送上了诚挚祝福:“祝福我们国家富强,祝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据了解,孔学堂中秋活动将从10月6日持续至10月8日,通过文艺展演、非遗手作、游园打卡等多元形式,为市民游客打造一场贯通古今、情牵两岸的中秋文化盛宴。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周之江表示:“孔学堂已经连续12年举办中秋活动了,近两年孔学堂中秋活动主题都是‘吾心自有光明月’,取自王阳明先生的诗句,希望市民游客不仅能够在这里玩一玩、逛一逛,而且希望大家受到阳明文化的熏陶。连续三天的中秋活动,期待更多的市民游客走进孔学堂参与其中。”
记者 舒锐/文 覃伟/图
发布于:贵州省靠谱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