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一年四季不敢开,一打开就是刺鼻的臭味,出门走路都得绕着走,生怕踩一脚油渍滑倒。”沈阳市和平区新华路与南宁南街交汇处附近,居民李女士指着楼下的垃圾压缩站无奈地说。这座距离居民楼最近接触点仅10米的垃圾压缩站,正以异味、污染和安全隐患的方式,持续影响着周边数百户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困扰社区的“民生难题”。
路面全是油渍,垃圾残液满地都是
一、十米之距:臭味锁楼,居民难享清新空气
“以前夏天晚上还能在阳台吹吹风,现在别说阳台了,客厅窗户都得封得严严实实。”家住该区域某小区2号楼的王大爷今年72岁,他指着自家阳台紧闭的玻璃窗介绍,自从成立了垃圾压缩站投入使用后,家里的窗户就基本处于“长闭”状态。
展开剩余88%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垃圾压缩站位于新华路东侧辅路与南宁南街交叉口,呈开放式布局,无封闭围墙遮挡,压缩设备紧邻居民楼围墙设置,经实地测量,设备边缘与居民楼外墙的直线距离仅10米,与小区出入口的距离不足15米。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沈阳市铁西区建设中路某垃圾压缩站的规划与建设标准。该压缩站同样服务于周边3个小区近2000户居民,日均处理垃圾量约9吨,远离居民楼设立!与和平区站点规模相近,但在选址与硬件配置上差异显著:其与最近居民楼的直线距离达50米,远超规范要求;采用全封闭钢结构厂房设计,从源头减少异味扩散;站区外围设置了5米宽的乔木绿化隔离带,进一步阻隔气味与噪音。
铁西区圣工街垃圾压缩站
更值得关注的是两者在运营管理细节上的差距。铁西区压缩站实行“专人专班+智能监管”模式,配备多名专职工作人员,分工明确且责任到人。
网络素材
而和平区的垃圾压缩站仅有2名工作人员轮班,既要负责垃圾压缩操作,又要兼顾路面清扫,精力明显不足。记者多次走访发现,工作人员常因忙于装卸垃圾,无暇及时清理滴洒的渗滤液,甚至存在垃圾清运车未完全对齐压缩设备就倾倒垃圾的情况,导致大量残液直接溅落地面。居民张先生曾多次拍摄到工作人员仅用普通水管简单冲洗路面,未使用专业除油剂,“冲完之后水一干,油污还是原样,根本起不到作用”。
“最低标准不等于合理标准,尤其这里是密集居民区。”和平区居民张先生从事环保工作多年,他拿出手机里的空气质量检测记录展示:“晴天还好点,一到阴雨天或者气压低的时候,臭味能飘到5楼以上。”而记者从铁西区该压缩站周边小区居民处了解到,通过随机走访的20位居民中,18人表示“几乎闻不到垃圾站的味道”,仅2人提到在极端大风天气下偶有轻微异味,且“几分钟就散了”;关于噪音,所有受访者均表示“没注意到有异常声音”,完全不影响日常生活。
网络素材图
采访中,和平区十余位居民均表示异味是最主要的困扰。上班族刘女士说,每天早上7点多垃圾车集中清运时,臭味尤为浓烈,“出门必须戴口罩,不然根本喘不过气”;带孩子的宝妈陈女士则担心异味影响孩子健康:“沈阳市和平区铁路实验小学就在旁边,接送孩子路过这里,孩子总捂着鼻子说‘臭’,真怕这些有害气体对孩子呼吸道不好。”
二、路面污染:油渍遍布,暗藏安全隐患
如果说异味和噪音影响的是生活舒适度,那么和平区垃圾压缩站周边的路面污染则直接威胁着居民的出行安全。记者在现场看到,以压缩站为中心,半径10米范围内的路面布满了深褐色的油渍和垃圾残液,形成了约20平方米的污染区域。路面因长期被油污浸泡,呈现出油腻的光泽,即便在干燥天气也十分湿滑。
“上个月我骑电动车路过这里,前轮一滑直接摔了,膝盖擦破了一大块皮。”居民赵先生挽起裤腿,指着膝盖上的疤痕说。他告诉记者,类似的摔倒事件在小区里并非个例,仅今年以来,他就亲眼见过3起因路面油污导致的摔伤事故,其中还有一位老人。
在现场观察的半小时内,记者看到有3辆电动车、2辆自行车在经过污染路段时特意减速绕行,还有私家车为避开油污区域,险些与行人发生碰撞。“尤其是下雨天,这里简直就是‘溜冰场’,油污混合雨水后摩擦力更小,汽车刹车都容易打滑。”出租车司机周师傅常路过此处,每次都会提前减速,“客人要是在这附近下车,我都得提醒他们小心走路。”
这些路面污染物的来源十分明确。记者看到,垃圾清运车在倾倒垃圾时,车厢内的残液直接滴洒在地面;压缩设备排出的渗滤液未经过任何收集处理,顺着地面缝隙四处蔓延;工作人员虽偶尔会用水冲刷,但冲洗方式简单粗放,反而使油污扩散范围更大。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渗滤液含有大量有机物和致病菌,不仅散发恶臭,还可能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正如环保专业人士所言,垃圾渗滤液又臭又毒,渗到地下会污染水源,挥发到空气里会影响呼吸,对环境危害极大。
而铁西区的垃圾压缩站在设计初衷就明显的占据了上风,宽大的整体厂房是建筑设计,就把整个垃圾压缩站包的严严实实,而且对于垃圾的产业直接就在垃圾房内进行解决,沈阳市和平区的垃圾压缩站面积小,仅一辆车位置大小,所有的残液以及垃圾废料都在垃圾站外进行作业更有效的让居民受到了垃圾污染的痛苦。
记者在铁西区压缩站周边走访时发现,无论是站区门口的人行道,还是相邻的非机动车道,路面均干净平整,无任何油污与垃圾残液痕迹,过往电动车、自行车通行顺畅,未见绕行或减速情况。附近小区的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有时候散步路过这里,都忘了这是个垃圾压缩站,路面比我们小区里的还干净。”
和平区居民们曾多次自发清理路面,但收效甚微。“我们买了洗洁精、洗衣粉,用高压水枪冲,可过不了一天又会被新的油污覆盖。”张先生无奈地说,“关键还是要从源头治理,不让渗滤液和油污流到路面上才行。”
除了路面污染,和平区垃圾清运过程中散落的垃圾也影响着周边环境。在压缩站周边的草丛里,塑料袋、食物残渣、废纸等垃圾随处可见,不仅滋生蚊虫,还散发着阵阵异味。“夏天蚊子特别多,家里得天天喷杀虫剂。”居民李女士说,这种环境下,大家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幸福感更是无从谈起。而铁西区压缩站的专职保洁人员会在每次垃圾清运后10分钟内,对站区内外进行全面清扫,甚至用夹子捡拾草丛里的细小垃圾;夏季每周进行2次蚊虫消杀,冬季每月清理1次落叶与积雪,确保站区及周边无卫生死角。该站运营一年多来,未收到过一起关于“垃圾散落”“蚊虫滋生”的居民投诉。
三、民生诉求:期盼搬迁,重建宜居环境
“我们不是反对建垃圾压缩站,城市运转确实需要,但不能建在居民窗户底下啊!”采访中,和平区居民们表达了共同的诉求: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将垃圾压缩站搬迁至更合适的位置,参照铁西区的标准,建设一座兼顾功能与民生的规范化站点,远离密集居民区。
居民们告诉记者,他搬过来开始就投诉这个垃圾压缩站,“垃圾压缩站”“调整作业时间”。
记者曾试图联系沈阳市和平区城管局相关主要负责人,但直到今天也没有联系成功!
但居民们认为,这些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加强管理能缓解一时,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设备就在这里,臭味和污染不可能完全消除。”张先生说,他曾考察过周边区域,和平区城管局和平区房产局周围就有闲置的可利用的空地住房!
事实上,类似的垃圾站扰民问题在各地都曾出现,且已有成功解决的案例。河南开封市龙亭区一处距离小区50米的垃圾中转站,因异味和污水问题被居民投诉后,当地政府不仅要求责任公司全方位清洁、定时消杀,还调整了清运频次,最终有效改善了周边环境。沈阳市皇姑区也曾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垃圾压缩站问题建议,出台了加强设备维护、控制作业时间等具体措施,而铁西区的实践更是为和平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本地经验——同样的服务规模,通过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与人性化运营,完全可以实现“垃圾处理”与“居民生活”的和谐共存。
“我们也希望城市环境整洁,但不能以牺牲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代价。”居民代表李女士说,“现在国家提倡‘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希望相关部门能真正站在居民的角度考虑问题,参考铁西区的成功做法,尽快启动垃圾压缩站的迁址与重建工作。”
在采访结束时,记者再次来到和平区的垃圾压缩站旁,此时一辆垃圾车正在卸料,刺鼻的臭味扑面而来,路面上的油污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光。几位居民远远地站着,无奈地望着这一幕。而几公里外的铁西区压缩站,全封闭厂房安静运行,绿化隔离带里的树木枝繁叶茂,周边居民在人行道上散步聊天,孩子们在附近的小广场玩耍,一派宜居景象。
垃圾压缩站作为城市环卫体系的重要环节,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如何在保障城市垃圾及时清运与维护居民正常生活之间找到平衡,考验着城市管理的智慧与水平。对于新华路与南宁南街交汇处的居民们来说,他们期盼的不仅是一扇能自由打开的窗户,更是一个像铁西区居民那样,整洁、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这座仅距居民楼10米的垃圾压缩站能否搬迁,何时能参照规范标准重建,成为他们心中最迫切的期盼。我们也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期待相关部门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让民生难题得到切实解决。
记者将继续关注垃圾站的清退工作!
沈阳市和平区城管局,沈阳市玉禾田环卫公司
发布于:辽宁省靠谱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