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压制皇族?这是一个值得再思考的历史观点。
大家都说曹魏短命是因为皇族力量太弱,被司马家夺了权。于是人们认为曹魏统治者打压皇族,特别是曹丕打压皇族,最终导致了曹魏的灭亡。这种说法其实是因果倒置。如果我们仔细考察,曹丕是否真的像某些文章所说的那样,无情地压制皇族,废除了皇权的三大支柱呢?
曹操的儿子曹丕
曹丕不给予宗室王爷实权,这只是沿用了东汉时期的政策。
毫无疑问,曹魏时代的宗室王侯权力很小,陈寿在《三国志》的《武文世王公传》中就感慨地说过:
裴松之引用的《袁子》也提到:
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曹魏的宗王政策其实是继承了东汉的传统。在光武帝刘秀复兴汉室之后,刘氏宗王就被明确禁止干预政事,他们只能在王宫里自娱自乐了。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
到了东汉末年,皇族的力量又回来了。汉灵帝听了刘焉的建议,让皇族成员去当州牧。于是刘焉去了益州,刘表去了荆州,刘虞去了幽州,刘岱去了兖州。不过,这些人只是皇族成员,而不是皇族王。在那乱世之中,除了刘虞还关心皇帝外,其他皇族成员对皇帝的困境都置之不理。刘焉和刘表甚至开始学着皇帝的样子,用帝王的车,祭祀天地。从曹丕的角度来看,他应该学习光武帝刘秀还是汉灵帝呢?答案很明显。
东汉的灵帝皇帝
说到同样的制度,为何后人多批评曹魏而少批评东汉,这主要是因为国运长短不同。通常东汉的国运会被算进西汉一起,这种做法有点本末倒置了。
在曹丕当政的时候,皇族成员仍然担任重要的军事职务。
此外,宗王不等于宗室,诸曹诸夏侯不都是宗室吗?在曹丕的时代,他们的待遇又是怎样的呢?
夏侯惇曾是国家的顶级军事统帅,曹丕在他去世后还穿素服为他举行了哀悼仪式。他的二儿子夏侯楙后来成为了安西将军,驻守在关中地区。
夏侯惇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武将,他非常勇猛。
曹仁曾担任大司马一职,地位崇高,位列三公之上。他的长子曹泰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尽管在濡须口之战中被朱桓击败,但后来还是官至镇东将军,成为一方的军事统领。后人推测他或许还曾负责青州和徐州的军事事务,可能是青徐地区的军事长官,也算是达到了很高的地位。只是因为没有详细的传记记载,所以人们对他印象不深。
曹操的弟弟曹仁
曹真在曹丕成为皇帝后,被任命为镇西将军,负责治理雍州和凉州地区。他成功平定了河西地区,并恢复了与西域的联系。之后,他被召回京城,担任上军大将军和中军大将军,统领京城内外的军事事务。曹丕临终前还指定他为辅政大臣。
曹操的后代
曹休在曹丕当上皇帝后,被任命为领军将军。他多次击败吴国的军队,后来又被封为扬州牧,负责镇守东南地区。曹丕临终前,还让他担任辅政大臣。
曹操的后代
夏侯尚: 在曹丕当上皇帝之后,他被任命为征南将军,负责管理荆州,还负责南方所有军队的指挥。
夏侯儒在曹丕刚即位时参与了平定河西地区的叛乱,但关于他在曹丕执政期间的具体官职,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夏侯霸在曹丕即位后担任偏将军一职。
几乎唯一一个受到打压的皇室老臣就是曹洪了,但这发生在曹丕临终之前。在黄初年间,曹洪很长一段时间内过得非常风光,先后担任了卫将军和骠骑将军,地位相当于三公。
曹操的亲戚曹洪
在曹丕时代,军权仍然掌握在宗室手中,哪里能打压得了呢?曹丕成功完成了从一代到二代的军权过渡,直到曹叡在位后期,经过曹操和曹丕培养的军事将领优秀人才逐渐凋零,而曹叡又没能及时培养新的军事精英,所以曹丕背上了这顶大锅,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总的来说,曹丕主要是压制了自己的兄弟,并且继承了东汉的政策。在他统治时期,皇族的力量依然非常强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点此关注我~
靠谱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